当前位置:部门 > 区林业局 > 工作情况
【晒“十三五”成就·晒“十四五”思路】鼓干劲添绿林绿地用好心护金山银山 ——区林业局“十三五”工作亮点记略
日期:2020-11-02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今天我们老同学聚会,约在了古佛山,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太适合游山玩水了。”10月27日,清升镇古佛山又迎来一批前来聚会的游客。

“风景好,空气好,是古佛山吸引游客的一大原因,特别是老年人,来山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既可怡情,又可养生。”清升镇古佛山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我们在古佛山景区设置有林业碳汇测量监测点。目前,古佛山负氧离子含量已达到1000个/cm3。这是我区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保护与修复的成果之一。”区林业局局长何志友这样说道。

 截至2019年,我区拥有林地面积42222.44公顷,森林面积39373.06公顷,森林覆盖率36.61%。现有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2个,省级森林公园面积为533.00公顷,占幅员面积的0.49%,国家级湿地公园面积为914.53公顷,占幅员面积的0.85%。

“创森” 植树造林慰民心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是“十三五”工作的一大亮点。”何志友说。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我们确定了23个重点建设项目,总建设面积5584.67公顷,项目总投资10.42亿元,包括玉带河公园等重点(公园)建设项目13个和重点镇街村镇绿化、高速公路绿化、园区绿化等其他绿化重点项目10个,并实施‘511工程’,用5年时间,引种海棠品种100个,栽植海棠数量达100万株,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海棠文化建设,扩大了‘海棠香国’影响力。”何志友介绍。

  经过不懈努力,我区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等40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 2004—2012)》要求。2018年9月30日,我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已成为我区亮眼的名片。如今的荣昌,有以品味“海棠”为特色的海棠生态长廊和海棠展示园,有以亲近“百年古树”为特色的黄桷树广场公园,有以赏鉴“百竹”为特色的百竹园,有以回溯“荣昌八景”为特色的八景公园……让荣昌市民真正感受到了“不出城郭而获林泉之乐,身处街衢而感森林之幽”的幸福。

 科技 丰硕成果解民忧

“科技的发展,对于环保节能、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种养殖户经济收入、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期间,我们致力于课题研究,为农户排忧解难,助推产业发展。”何志友说。

 1998年的一天,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吕玉奎到吴家镇十烈社区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一户椒农的花椒地里,发现了一株罕见的无刺花椒。

“这种花椒只有日本有,现在,居然出现在我区的花椒地里,是不是可以假设,我们的地,也可以种出无刺花椒呢?”吕玉奎想。

 带着这样的想法,吕玉奎与同事们一起,开始了漫长的科研路。引种、筛选、对比试验、初选、复选、决选,无数次下乡、无数次试验,终于,吕玉奎在荣昌的土地上,种出了无刺花椒,打破了日本无刺花椒在全球的垄断地位。

 目前,荣昌无刺花椒课题已通过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林木良种审定,预计今年就可结题。

“无刺花椒与其他品种的花椒相比,具有产量高、抗病虫害强的特点。农户种植无刺花椒,亩产量可提高30%,同时,几乎没有病虫害担忧。目前,我区的无刺花椒种植面积只有几百亩,结题后,将大面积推广。”吕玉奎说。

 像这样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

“猪——沼——林”生态循环模式,以生猪消纳麻竹笋加工废弃物,以养猪促进麻竹产业发展,以麻竹笋材叶苗收入巩固生猪产业,达到麻竹、生猪双增收的目的,并较好地解决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难题;

 指导区内林业企业起草的《氨化麻竹笋剩余物饲料》(Q/BHZ01-2018)、《矿山风门用竹蔑胶合板》(Q/CJZ01-2018)均被重庆市荣昌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为企业产品标准,弥补了氨化麻竹笋剩余物饲料、矿山风门用竹蔑胶合板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缺陷;

 与重庆文理学院合作开展的《香辛脆嫩抗病新品种渝姜1号选育与应用》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与重庆市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的《重庆特色林下经济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1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丘陵山地麻竹和速生桉产业化关键技术与示范推广》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

 一项项丰硕成果,在推进各领域开发的同时,也为我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产业 绿色生态助民富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林业发展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十三五”期间,我们大力发展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和麻竹产业链条开发、林下循环产业、森林旅游业建设,造‘富’于民。”何志友说。

 荣昌冉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麻竹加工经营的企业,他们将麻竹林周边养殖场的沼液收集起来,对麻竹浇水施肥,通过猪粪“喂”竹子,这样既解决了竹笋生长期缺水的难题,也帮助养殖场解决了面源污染问题,使养殖污水得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目前该企业已建立了“猪——沼——竹”循环基地3700余亩。

 “通过这种模式,我们种出来的竹笋品质更高,而且产量由以前的2000多斤,提高到3000多斤,同时竹材的产量也提高了50%。”该公司负责人蓝先进说。

   “十三五”期间,我区实施了“麻竹用材林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竹材高效利用科技推广项目”等麻竹产业项目。串点连线种植麻竹3000亩,全区麻竹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高产高效示范林达2.1万亩。竹业重点镇街竹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继续组织实施了麻竹林地宜机化改造项目8000亩,麻竹产量较往年增产50%以上。不断延伸拓展麻竹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企业从“卖原料”进步至“卖产品”“卖技术”“卖概念”。以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为基础,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研发重组竹地板的加工,与湖南林科院合作,开发探索笋干的批量生产,指导包黑子公司探索竹饮料、竹酒、竹保湿品等其他(常见错误)竹类产品的开发,重庆华森制药厂研制的麻竹竹叶黄酮提取技术已经成功。

 目前,我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面积共17.8935万亩,总产值34445万元。在发展林下示范基地的同时,积极探索新路径。截至目前,我区已探索开发出林下种养殖(知识性错误)模式9种,全区形成以“林笋”“林菌”“林禽”“林药”和“猪——沼——竹”等五大循环模式为主特色,以“林菜”“林草”“林畜”“林蜂”为补充的特色林下产业。近年来,全区林业产值增速达10%,实现了生态富民,助推了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

“十四五”思路

 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到2025年,全区林地面积力争达到76万亩,森林面积力争达到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区林业局局长何志友在谈到“十四五”规划时这样说道。

 在“十四五”期间,该局将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核心,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整体布局理念为指导,继续巩固创建国家森林成果,提升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基地、做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建设,构建形成“一圈、两区、三山、四岸、五廊带”的林业发展布局。

 一圈。以昌元、昌州、广顺、安富在内的区域为荣昌发展核心区。以城市绿化美化、城周森林生态建设与保护为重点,打造沿城森林生态屏障,形成外围绿色空间圈,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示范区。

 两区。以双河街道和峰高街道为核心的荣昌南部片区——笋竹产业发展区,包括大叶麻竹、雷竹、绿竹等种植核心区、种苗花卉种植核心区、竹加工发展核心区、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区;以仁义镇、吴家镇、铜鼓镇和清流镇为核心的荣昌北部片区——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包括青花椒种植核心区、核桃种植核心区、中药材种植核心区、柑橘种植核心区等。

 三山。指古佛山区域、螺罐山区域、铜鼓山区域。加强林地、森林、湿地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防治有害生物,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加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强化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

 四岸。指濑溪河、清流河、高升桥水库、三奇寺水库、黄桷滩水库等河库两岸景观林带绿化打造。重点打造沿濑溪河流域生态景观线,力争把濑溪河流域建设成为长江支流生态保护的示范河段。在水库四周建设水源涵养防护林,改善全区市民饮用水源质量。

 五廊带。指成渝高铁、轨道快线、环线铁路、城际铁路、快速通道为重点的廊道绿化。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通道两侧的土地空间,见缝插绿。重点打造好成渝高铁、快速通道,以及国道、省道的绿化、美化,形成亮丽的风景线,使其成为展示重庆“西大门”的重要窗口和特色生态画廊。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电子政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