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林代表:
您在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提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第69号)收悉。感谢您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经与区水利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水利设施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区农业、水利等部门持续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与维护,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其中:2019—2022年,我委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约2.3亿元,在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约19万亩,在项目区新发展节水灌溉4.2万亩,新建和改造排水沟15.48公里、灌溉管道57.76公里、蓄水池64口、山坪塘3座、囤水田37口等农村水利设施。2021—2022年争取上级工程管护专项资金51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水利设施维修及泵站技改。区水利局先后实施了高升桥水库、白虎岩水库扩建工程,完成了付家供桥、桥亭子等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加了蓄水能力。在盘龙镇、远觉镇、清流镇、吴家镇、铜鼓镇、观胜镇等实施了罗家桥水库、黄桷滩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和抗旱应急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灌溉设施,做到能蓄能灌。
(二)存在的问题。我区是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的地区,辖区内无大江大河过境,且年平均降雨量仅1100mm。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区冬干春旱现象越发明显,近两年平均降雨量只有800mm左右,为常年降雨量的73%。加上我区部分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泵站修建时间较为久远,经过多年的运行,设备老旧、渠系老化损坏、利用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镇街初步统计,全区需要维修的各类提灌站、山坪塘、石河堰、蓄水池、输排水管网等水利设施约需资金9000余万元,目前上级农业、水利部门均无这方面的专项资金,短期内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合理规划布局。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跟进到哪里”的思路,结合《重庆市荣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水利部门灌区项目等有效衔接,科学布局,确保“大灌区”与“小农水”无缝衔接。目前,正在联合区水利局绘制全区灌区产业、流域、水库三合一图,为农业生产用水测量、有序调度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二)加大建设力度。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急需维修的设施进行工程项目布局,突出建设重点,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丰富田间“毛细血管”,解决农田排灌管网“最后一百米”问题,使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建一片,成效一片。2023年,将在仁义镇、河包镇、古昌镇实施三奇寺水库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盘龙、荣隆、龙集、仁义、峰高、直升等粮油生产重点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三)强化摸排整改。针对全区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我委将进一步会同区水利局,指导各镇街对辖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去年底排查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病险隐患大检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重点对各类中小型水库、山坪塘、堤防、涵闸、泵站、老旧水渠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排查,做到不漏一处工程、不掉一个部位、不留一个死角,并建立问题排查整改台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通过向上争取一点、镇村业主自筹一点、群众投工投劳一点等多种方式,统筹农田建设、水利发展、水利救灾等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维护中来,分类分片逐步整改完善。
(四)落实管护责任。严格执行区政府办印发的《荣昌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试行)》,对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建设以及各类集体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包括提灌站、山坪塘、石河堰、蓄水池、输排水设施、渠系建筑物、配套电力设施等设施设备,落实好属地镇街管护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我委负责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加强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工作;发改部门负责核定农业用水价格,协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补助资金和加强资金监管;水利部门负责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属地镇街负责落实各辖区内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单位(或人员),建立管护制度和应急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水节水意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提灌站、水泵、管理房、管道、涵、闸、塘、堰、池、坝、渠道、出水口、配电设施等完好并能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制止人为破坏和有可能影响农田水利设施正常使用的行为,共同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兴。
再次感谢您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函已经唐传中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5月18日
(此答复函公开)
(联系人:陈梦玲)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人代工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