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川渝粮油产业带的建议》(第237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打造川渝农业园区样板
您提出的“建议从区级层面出发,推动“荣泸粮油产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强化两地沟通协作,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统筹规划,共同打造两地粮油产业示范区”的建议,对我们推动相关工作非常有价值。目前,我区正与四川省隆昌市开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试点工作,着力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园区,按照坡上猪场-茶叶(油茶、果树)种养循环、水田稻-渔综合种养、旱地高粱-油菜轮作的发展思路进行产业布局,实行“生产+科技+加工+服务”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优势互补、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政策叠加、合作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涉及道路交通、高标准农田、智慧稻渔基地、智慧示范猪场、农旅融合、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物流、美丽新村建设等30余项建设任务。重点与四川省隆昌市共建西部“鱼米之乡”,围绕共建40万亩稻渔基地的目标任务,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稻鱼、稻虾生态立体种养,提高综合产出率。清江、泸县一带具有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基础设施较好,粮油生产潜力大。下一步我们将总结试点经验,将合作共建区域进一步拓展,在荣昌与泸州交界区域延伸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统筹规划,共同打造两地粮油产业示范区,推动成渝特色农业带高质量发展,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强化人才培养
一是实施技术人才培养政策。按照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关于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我区将农业技术类技能培训纳入补贴性培训计划,目前,我区共建有1个市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3个区级“棠城工匠”乡村驿站,主要围绕农村种植、养殖、农业经理、网络创业等方面进行乡村振兴技术人才培养。
二是实施返乡创业政策。对返乡人才在重庆市辖区内实施的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低保人员、残疾人、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含社区矫正期满人员)、毕业八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分流人员、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农村户籍或户籍住址在街道乡镇以下行政村)、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等从事除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外的个人创业项目,本人及配偶无其他未清偿贷款,无不良信用记录,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住房贷款、购车贷款、5万元以下小额消费贷款(含信用卡消费)以外,可申请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创业培训政策。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每次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累计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按规定贴息。2023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20万元。
三、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我区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在昌元、直升、盘龙、仁义、荣隆、清江、广顺等9个镇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共计10万余亩,其中,清江镇涉及6800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油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余亩,耕、种、收宜机化率达65%以上,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增添了动力。今年,我们将以粮油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制种基地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力争全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完善高标准农田建管长效机制,构建项目区镇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主体多方参与的管护格局。
此复函已经唐传中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5月18日
(此答复函公开)
(联系人:胡世方,联系电话:85265065)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人代工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