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日期为2025年8月8日—2025年8月14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www.rongchang.gov.cn。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rchbjjgk@163.com,传真:023-46743228。通讯地址:重庆市荣昌区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厅,邮编:402460。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重庆小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辆电动摩托车项目 |
重庆市荣昌区直升镇创新大道11号(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板桥组团) |
重庆小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绿旗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位于重庆市荣昌区直升镇创新大道11号(重庆小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已建厂房),利用现有厂区和厂房进行建设,占地面积93066m2,不新增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在年产100万辆新能源车辆研发制造项目的基础上,对现有喷粉房和固化烤箱进行适应性改造,由人工转运改为链条带动,并增加工作时间,形成年产3万辆电动摩托车的生产能力。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万元。 |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焊接废气依托现有项目焊接及对应的环保设备,焊接废气在焊接设备上方集气罩收集焊接烟尘后,滤筒除尘器处理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50/418-2016)后,依托现有22m高DA001排气筒排放; 抛丸废气依托现有项目抛丸及对应的环保设备,抛丸废气经设备自带软管直接密闭收集接入设备自带的滤筒除尘器处理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50/418-2016)后,依托现有22m高DA002排气筒排放; 喷粉废气依托现有项目喷粉及对应的环保设备,喷粉废气经二级粉末回收装置(旋风除尘器+滤筒除尘器)处理达《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660-2016)后,依托现有22m高DA003排气筒排放; 固化废气依托现有项目固化及对应的环保设备,固化废气经二级活性炭装置处理达《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660-20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后,依托现有22m高DA004排气筒排放; 食堂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达《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0859-2018)后,经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 厂房外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厂界无组织排放颗粒物、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执行《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660-20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50/418-20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2、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1#油水分离器处理的洗手废水、经2#油水分离器处理的食堂废水一起依托现有生化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进入板桥园污水处理厂深度达标处理,最终进入濑溪河。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选用低噪声的设备,采取合理布局、建筑隔声、基础减振、风机采用管道隔音等降噪措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一般固体废物:设1处10m²一般固废暂存间,废边角料、除尘器除尘灰、废钢丸、废模具、废滤芯等分类收集于一般固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资源回收单位处置;废不合格品交厂家回收利用; ②危险废物:设1处5m²危险废物贮存库,含油废边角料、废油桶、废切削液、油水分离器废油、废活性炭、废电池等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库,定期交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收运处置; ③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餐厨垃圾收集后交有餐厨垃圾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5、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采取“源头控制、分区防控”相结合的原则。危险废物贮存库、油类库房、冲床、车床、弯管机区域等区域等设为重点防治区;厂区上述重点防渗区外的其他生产区域,包括机冲床、车床、弯管机以外的机加工区、抛丸区、喷粉区、固废暂存间等生产区域设为一般防渗区;办公区设为简单防渗区。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对油类库房储存间地坪做防腐防渗处理,同时设置围堰或托盘以满足液体物料泄漏时能够拦截各类化学物质在储存间内;对危险废物贮存库设置围堰或托盘,地坪及四面墙体做防腐防渗处理;仓库区禁止吸烟,远离火源、热源、电源,无产生火花的条件,禁止明火作业;厂区设置灭火器,设置各种安全标志;涂料储存区和危险废物贮存库设置二氧化碳、泡沫、粉末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加强岗前教育,提高操作人员业务素质;按照相关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防范演习,并做好记录。 |
/ |
/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