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荣昌县委
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2010 年 8 月 6 日中共荣昌县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审议通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任务。为此,中共荣昌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 民生工作,决定用 2—3 年的时间,在解决全县群众最关心的 10 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面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普通商品房、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相协调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实物配租、租赁住房补贴及租金核减等方式,保证居者有其屋。到2012年,新建(购)廉租房2365套,并逐步完善廉租房进出机制。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到2012年,完成永荣棚户区改造2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28万平方米。整合农房建设资金,到2012年,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7200户。
2. 推进农民增收工程。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2年,全县80%以上的农民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 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建设,到2012年,三大基地和三大体系基本建成。调整粮油结构30万亩,建立稳定的油菜—高粱型产业。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林下土鸡出栏 200 万只,林下种草2万亩,林下食用菌种植1000万袋以上。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18.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灌溉管(渠)1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村社便道100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口。积极探索土地股权合作模式,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到2012年,规模化集中度达到 35%以上。积极组织引导农村进城务工,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设立农民增收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发展产业的贷款,按银行基准利率的60%给予贴息。增加鑫农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完善公司运行机制,提升融资担保能力。
3.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实施10个以上生态修复绿化工程,建成 2 万亩城周森林屏障,新(改)建 3个重点苗圃, 新建 10个城市公园,保证每 500 米服务半径有一个 5000 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到201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4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绿地率达到 3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推进环保“四 大行动”,到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08 天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 95%,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建成“安静小区”10个以上。打造“海棠香国”城市风貌区和重要景点 6 个以上。治理城区“十乱”行为,实现城市“五化”管理。巩固国家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人民幸福指数达到80以上。
4. 构建治安防控网络。建立“五位一体”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校警配备全覆盖。加强校园安保人员培训。在中小学、 幼儿园开设专业安全教育课。配齐配强城区5个交巡警平台警力。加快雷锋式警察队伍建设。建成128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改进视频监控系统,新建视频探头3575个,整合社会视频监控资源,使全县公共视频探头达到7178个。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覆盖城区、 场镇、农村、周边的全方位立体式防控网。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实现“打击犯罪更彻底, 服务群众更直接”的目标,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
5.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启动城乡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到 2012年,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让9.6万城乡老人老有所养。深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到2012年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严格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政策, 做好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推行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捆绑参保方式。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提高失业保险基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三位一体” 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民工参保。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完善救灾体系,设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建成救灾储备站1个。新(扩)建敬老院3个,到2012年,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 60%以上。加强托老养老用地规划,力争兴办社区托老养老机构4个、社会养老机构3个,基本满足城区社会托老养老服务需求。
6.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迁建县职教中心,新建初级中学 1所,新建小学 2 所,基本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新建寄宿制学校 6所。完成12块塑胶运动场建设。完成全县公办中小学18.67万平方米C、D级危房改造。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以上。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达到 60%。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设立解困助学专项资金,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农村小学生在校喝开水、吃热饭问题。
7.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三级医疗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创建成“二甲”医院。 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项目6个,实施村卫生室建设项目127个,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确保“小病不出村”。大力培养卫生人才,鼓励人才扎根基层。整顿医德医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执行绩效工资。在镇街公立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免费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8. 提高创业就业水平。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支持“九类人员” 自主创业。新发展各类经济实体4000个,带动就业20000人。新增微型企业1000户,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政府按微型企业注册资本的 50%以内给予补助,并采取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强化城乡劳动力创业、就业培训,到2012年,累计培训3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85%以上。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稳定经济来源、有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和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的户口问题,并确保其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养老、就业、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到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
9. 深化333惠民工程。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农村建卡贫困户发展生产。每年为1万名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免费体检。每年为3000对新婚初婚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每年为16万育龄妇女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每年为4000名农村政策内生育妇女实施“六个一”生育关怀行动。每年为农村75岁以上老人发放保健金。 每月为百岁老人发放300元营养金。每月为党龄30年以上的农村(社区)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每周为农村义务教育和幼儿园阶段学生免费提供 600 毫升牛奶。每周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建立困难群体救助资金,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救助。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和母亲关怀工程。围绕“三无三有全覆盖”开展残疾人工作。实施中小学教师、学生免费体检。实施镇街文体广场、电影放映厅、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篮球场建设。实施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10.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化“三项活动”、“三项制度”,架起干群连心桥。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 12 次以上, 到基层调研2个月以上。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 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倾听、 难题有人解决、 利益有人维护, 两年内基本消化现有信访积案。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参与,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 2 次。村(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 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确保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在办好以上重大民生事项的同时, 深入推进“六个荣昌”建设,切实加强收入分配、文化体育、 物价稳定等工作,确保贫有所济、弱有所扶、困有所帮、少有所学、学有所教、失有所靠、灾有所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我县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2010年8月10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