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荣昌 > 图说荣昌
荣昌艾粑猪儿粑
日期:2023-05-26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青草香,做出的艾粑自然也是香糯可口,备受大众的喜爱。早前的清明节除了扫墓等习俗外,人们还会做艾粑用来祭祖,同时还有避病、驱邪的说法。艾粑的制作历史久远,相传在南宋,元兵入侵潮汕地区,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时,发现荒野之中有一种野草不但具有特殊的香味,还可以充饥果腹,便有了吃清明菜-艾草开始。

黄河流域及南方各省是清明菜生长最多的地方,田坎、荒郊便能轻易寻得它的踪迹,因此清明菜的人文文化多由南方人所记载,更因南方人远飘他乡而流传至日本。相传明朝建文皇帝“靖难之变”后从南京流落到贵州省,得知此粑主料是清明菜,建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立即盛赞艾粑为“素食之佳品”,在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尔后,清明粑传至安顺,再到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毗连地区,之后到了重庆。相传徐霞客在其不朽的经典《徐霞客游记》中为长顺清明粑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艾粑逐渐成为清明节和祭祀祖宗的必备食品。《台湾府志》里就记载:三月节(现代叫作清明节),民间有采清明菜和糯米粉做成饼吃的习俗;鲁迅在翻译爱罗先珂童话剧<桃色的云>时,曾提到日本人的清明菜吃法同中国南方大同小异,除了祭祖还有避病、驱邪的说法。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