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2020年度报告
日期:2021-05-24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6595183992D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市荣昌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制定粮油规划布局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植物检疫工作 建立基本农田耕地质量档案和监测体系 开展技术咨询、宣传培训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 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任务。

  

荣昌区昌元街道海棠社区昌龙大道43号附19号

法定代表人

杨谊昌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

18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执行情况好

一年来,在市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土肥水“一减三提四促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成效亮点 (一)粮食生产稳中略增。由于我区今年4-5月遭遇了连晴干旱,部分农户秧苗未能正常栽插。在区级、镇级、村级等三级联动全力抗旱的情况下,通过改种、补种、保种,加强农作物管护等,稳定了今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后期天气较正常,未遇像去年的阴雨寡照、或特大灾害天气,粮食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据统计局最新统计情况,今年播种面积66.41万亩,较去年增加了0.14万亩,增幅0.21%。全区粮食总产量28.89万吨,较上年增加0.06万吨,增幅0.22%。其中:水稻32.03万亩,产量17.52万吨,保持稳定;玉米播种面积9.40万亩,产量3.82万亩,较上年增产1.34%;甘薯10.41万亩,产量4.40万吨,面积增加0.19万亩,较上年增产1.19%。 (二)油料种植面积持续稳定。近年来,油菜越来越受重视,我区每年利用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采购大量的双低油菜种子免费发放,农民种植积极性高。2019年采购6个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14吨,货值90.8万元,免费发放给全区21个镇街的农民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4.38万亩,面积较2019年减49亩,但单产提高3.87公斤/亩,总产达到2.08万吨,产量增幅2.7%,成为了我区第一大旱地作物。 (三)特色经济作物稳定发展。2020年柑橘面积达5.07万亩,新增0.7万亩,新增品种为主要为晚熟品种。产量1.5万吨,新增0.04万吨,产值预计7200万元,分别增长11%、7.4%、16.1%;伏季水果面积达3.88万亩,3.8万亩。产量0.77万吨,产值4000万元。产值与去年持平;2020年茶园面积达4.4万亩,增加0.015万亩。产量4200吨,增加200吨,产值6700万元,分别增长8.1%、3%。名优茶价格上涨。全年预计出口红碎茶4000吨,较2019年增长300吨,增长25%;出口创汇400万美元,折2900万元人民币;蔬菜(生姜)全年蔬菜面积29万亩,产量达5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宗蔬菜面积增加0.65万亩,增幅2.3 %;蔬菜产量增加1万吨,增幅1.8%。其中,生姜种植面积达3.7万亩,面积与产量与2019年持平,价格与稳定。产量9.1万吨,产值6个亿。其中仔姜面积2.5万亩,产量6.5万吨,产值5个亿;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预计达1万亩,产量0.26万吨,产值3000万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2.5%、5%、9%。产量增加50吨,产值增加250万元。 (四)农业保险不断扩大。我区2020年农业保险基本条款仍然延续2019年方案,承保机构为人保、人寿、安城、中华联合4个保险机构,承保了水稻种植、玉米种植、油菜种植、柑橘种植、水稻收益、蔬菜收益、花椒种植、渔业等8个险种。全年计划实施各险种合计21.2万亩,完成了22.83131万亩,其中水稻完成12.107836万亩,保险金额7264.7016万元,保费435.882096万元,柑橘完成1.010453万亩,保险金额1010.453万元,保费20.20906万元,玉米完成1.85685万亩,保险金额1114.11万元,保费66.8466万元,油菜3.247443万亩,保险金额1948.4658万元,保费97.42329万元,蔬菜收益完成2.070867万亩,保险金额4141.734万元,保费248.50404万元,水稻收益完成2.115317万亩,保险金额2919.137万元,保费131.3611857万元,花椒0.25万亩,保险金额125万元,保费5万元,渔业完成0.017268万亩保险金额69.072万元,保费3.4536万元。 (五)秸秆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 2020年我区粮食总产量30万吨,秸秆产生量30.5万吨,综合利用量26.6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量14.4万吨、饲料化利用量3.1万吨、燃料化利用量8万吨、基料化利用量 0.3万吨、原料化利用量0.8万吨。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选择不同区域,不同利用技术路线,集中连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引导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我区秸秆资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我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量为85.1%,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量是87.3%,提升了2.2%。 (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更深入。全面推广了超级水稻、双低油菜、再生高粱等优质高产品种。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更加成熟,主要围绕规模化生产需要,重点推广农机化技术,实现了水稻、油菜、高粱的全程机械化,水稻、油菜、高粱直播技术已趋于成熟。 (七)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深入推动。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5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6.0%,秸秆还田面积50余万亩,推广稳定复合肥等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2.6万吨(实物量),增施有机肥面积(含有机肥替代示范面积1.6万亩)145.8万亩,增种绿肥3000亩。坚持化肥减量与增效并重,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化肥用量进一步减少,2020年化肥减量32吨左右。 (八)大力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规模主体逐年增多,2020年种粮大户139户,面积达到2.3万亩,油菜种植50亩以上大户10个以上,面积2000亩左右。 (九)节本增效技术应用持续提高。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03%,较2019年提高0.54%,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03%,较2019年提高了1.02%;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01%,较2019年提高了0.56%。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区委、区政府及河包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河包镇的甘薯生产基地和粉条加工基地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延长甘薯产业链条,河包粉条远销西南、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10多个省市,是全国火锅粉条和酸辣粉条的主要生产基地。拥有“潘幺妹”、“煌宴”、“薯老二”、“转龙村”等十多个自主品牌。将一产业的农产品,通过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和三产业的运输商旅等实现了河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经验做法 (一)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 水平。通过适时召开技术培训会、现场会、座谈会、大量印发技术资料、农技简报等多种方式,结合各种项目的实施,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工作,切实把粮油主推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的推广高产高抗的优质农作物品种,示范推广水稻、油菜、高粱等作物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全区耕地大力推广实施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绿肥种植还田、酸化土壤改良、深耕深松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实现面积全覆盖,极大培育地力,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加强农技推广能力建设,改善技术推广手段。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快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养各类农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今年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无人机机防、水稻直翻、机插秧等培训500人次以上。 (三)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统筹农业科技力量,融合区内外科技人才资源。每年由农广校统一组织安排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聘请区内外优秀专家讲授技术知识。同时,在培训内容上求全,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等都有涉及;在培训效果上求实,培训到镇、到村、到户、到人,真正使农民学有所获、学以致用。2020年,利用高素质农民等项目培训农民人次720人次以上。 (四)坚持病虫监测,实时发布病虫监测防治信息。2020年编制荣昌农技信息五期,发布有《油菜当前及下一步田间管理》、《2020年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建议》、《2020年荣昌区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控建议》、《荣昌区水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当前油菜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等技术信息,为农户提供防治技术指导,减少灾害损失。 (五)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持续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383.6万亩,实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面积较去年提高11.91%,实现了全覆盖。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区域的年度变更评价与数据库更新,2019-2020年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3.34,比2018-2019年提高0.15个等级,稳步提升了全区耕地质量等级。新建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9个,完善了我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 (六)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聚焦化肥减量增效。2020年完成270个土壤样品采集化验,在此基础上更新优化我区14个作物56个施肥配方,印制发放10万余份配方卡,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家喻户晓,遴选7个配肥合作企业,推动了配方肥落地,推广配方肥16000吨。开展26户主要农作物肥料施用情况调查,摸清施肥情况 (七)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开展水稻、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3个,在茶叶、柑橘、蔬菜上建立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片3个,示范面积0.3万亩。 (八)逐级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区级召开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培训及推进会6次,重点培训镇街分管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种植大户代表500余人次。镇街培训实现辖区内村社干部、农资经销商、规模种植户全覆盖,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1100人次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在实际操作中,突显出农技知识储备不够,专业不专,与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缺乏深入的学习和培训,主动更新意识不强,各镇街技术人员力量远远不够,且多数是在编不在岗。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缺乏。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低,近年来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在家农民多半是体弱多病,年龄大,劳力差,土地撂荒的现象越来越多。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打算 (一)继续搞好技术培训指导。重点是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药具的试验示范推广、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植物检疫、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情信息等搞好技术培训指导,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保障供应安全。 (二)继续优化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玉米、提高优质粮比重,牢牢抓紧粮食安全。。 (三)扎实抓好秋冬资源的开发利用。继续抓好再生高粱、水稻-油菜轮作直播、油菜直播机收及油蔬两用等示范建设,发挥资源优势。 (四)加大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继续打造粮油生产全产业链。 (五)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2021年尝试将柑橘收益保险纳入保险范围,尝试探索其他险种的可能性。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农业懂保险的专业人才。健全队伍,及时定损,确保理赔工作快速、科学、全面推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邓晓莉  联系电话:18908388105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24日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