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荣昌区文物保护管理所2021年度报告
日期:2022-06-23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6068260087R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重庆市荣昌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荣昌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市荣昌区填川移民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市荣昌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业务范围

保护管理文物,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文物法规、普及文物知识,做好考古发掘、科学保管、修复文物藏品,实施文物工程修缮,做好文物点相关申报,组织开展文物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填川移民文化研究,加强填川移民文化保护。

    

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海棠社区迎宾大道26号附27

法定代表人

吕文韬

开办资金

3.7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2

28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

实施细则有关

变更登记规定

的执行情况

无。

文物保护:1科学高效推进文物修缮工程。主要措施:加强项目监管与技术指导,邀请专家及专技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多次召开专题会。成效:截至12月中旬,3个项目均已顺利竣工。由区文化旅游委作为业主单位的2个项目已组织通过初验。重点项目实施进度与专项资金使用明显加快,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多措并举落实文物安全长效机制。主要措施:一是组织全区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组织21个镇街、23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备案博物馆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共计47份,签订率100%,同时实施文物安全监管和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二是严格履行文物安全巡查制度。今年以来,联合部门、镇街共同深入开展文物安全巡查约1700余次。三是完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工作。于12月底完成11处区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线工作(待公布)。四是提高文物库房使用效率。年初完成可移动文物搬迁入库工作,结束了全区可移动文物无家可归的历史。全面履行库房管理工作制度,为21件珍贵文物配备囊匣,其他各级文物妥善保存,建立相应档案。五是加强预防性保护消除潜在安全隐患。支持清江镇人民政府、远觉镇人民政府8万元经费启动屈义林故居、石庵堂石窟寺抢险排危工作;为清江、远觉、昌元、盘龙等辖区内的野外文物、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类文物建筑增设一批消防、安防设备。包括24小时监控、新型水基灭火器、消防水带、烟感器等。六是开展全区石窟寺石刻专项调查行动。全面梳理摸排,对区内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将调查结果(共19处,含2处区保)编制为专项报告上报至市文物局。七是聚焦文物工作者文保意识与业务能力的提升。今年组织开展、参与文物消防培训2次,大型消防演练1次,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次。成效: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切实提升,文物安全责任层级落实到位,安全隐患进一步消除,全年0事故。算好了长远账,有效避免后期建设项目或其他人为因素对文物的环境、历史风貌等造成影响与破坏。全区石刻石窟寺类文物工作迈入新台阶(刘家庙摩崖造像的时间可追溯至晚唐,是我区目前发现的开凿时间最早的摩崖石刻),初步启动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加深文物工作者、志愿者的理念认知与业务熟练度,促进岗位规范要求的落实,夯实基层文保工作基础。3创新性推动文物宣传与适度利用。主要措施:一是策划播出《荣昌有文化》文博类专栏节目。拍摄制作以画面为主、讲解为辅的文物主题微视频16期。二是依托革命文物或纪念馆开展宣教活动。将铜鼓山英烈园纳入红色文化主题游线,依托喻茂坚纪念馆开展的政德研学旅行,后者参与人次超5万。三是借助文物资源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启动真原堂安全结构评估,推动修缮方案编制、资金申报与修缮工程的落实,为后续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景点奠定基础。成效:通过围绕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理念加强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拓宽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大力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向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目标靠近。《荣昌有文化》每一期均入选学习强国平台,获评2021年度重庆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引导扶持类节目唯一一类节目。对革命文物资源的适度利用,有效培育全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新的时代精神,大力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深化德廉教育,坚定文化自信。 非遗保护:1持续推进调查申报工作,筑牢非遗资源基础。新命名清升白酒制作技艺13项非遗入选荣昌区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下一步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做好储备。完成《荣昌夏布》《荣昌折扇》《荣昌陶器》三本国家级非遗学术性研究丛书、《非遗荣昌--荣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编》书籍编撰工作,进一步梳理全区非遗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策划包装品巴蜀文化·赏非遗之美巴蜀非遗研学游和传统与新生荣昌非遗研学游等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待公布),并积极向上申报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扩大荣昌非遗影响力度。2举办好各类非遗主题活动,促进非遗广泛传播。主办、协办好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端午节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 第四届中国四大名陶(4+N)荣昌展、第二届河包粉条美食文化节、尝新节等各类非遗主题系列活动8次,进一步丰富非遗旅游体验,营造非遗传播良好氛围。举办巧手云集”“周周乐非遗等系列非遗培训研学体验活动9期共计培训300余人次。在非遗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荣昌区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非遗研学主题活动3.8万人次。组织开展川渝两地非遗主题交流活动9次,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自贡扎染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两地以夏布、土陶为主的非遗关联产业发展,深化川渝两地非遗特色文化交流。荣昌陶和荣昌非遗美食分别在央视《焦点访谈》和《探索发现》栏目专题播出,进一步扩大全区非遗影响力。积极落实国家非遗馆藏(展)品征集工作,组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捐赠荣昌陶、夏布、折扇等手工艺品和工具24件。3加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推荐传承人参加2021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第四届中国四大名陶(4+N)荣昌展名陶精品展和陶瓷技艺大赛等大赛评选活动,共获得金奖36人次、银奖60人次、铜奖36人次,荣昌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获评首批巴渝特级技师荣誉(全市非遗类人才共16人,荣昌入选1人)。选送6件传统工艺作品参加上海举办的百年百艺 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第六届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2021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国际国内展会活动20余次。其中,荣昌非遗企业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携荣昌三大非遗亮相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现场,增强了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我区非遗影响力度。组织传承人参加四川大学竹工艺研培班等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7人次。通过组织参培参展参赛,进一步拓展传承人视野,切实提高传承人传承实践水平。

相关资质

认可或执

业许可证

明文件及

有效期

无。

受奖惩及

诉讼投诉

无。

接受捐赠

资助及其

使用情况

无。

填表人: 唐敏  联系电话:15823464322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15日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