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6MB1C48218J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荣昌区应急保障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荣昌区应急保障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提供应急保障服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承担全区应急系统人员的安全业务培训、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的信息统计分析、举报投诉受理、应急救灾装备和物资的日常管理维护、应急平台信息化建设和技术保障等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迎宾大道26号附3号1-14 | |||
法定代表人 |
邓申军 | |||
开办资金 |
59.78(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荣昌区应急管理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9.9 |
176.8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严格执行章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全面实施应急系统人员的安全业务培训,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加强应急救灾物资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受理举报投诉,强化了应急平台维护与数据更新。二、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围绕年初制定的“控大事故、防大灾害”总目标,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 (一)抓应急系统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实施了应急系统人员参加基层应急处置指挥能力提升培训1期66人,新上岗人员参加执法资格培训3期9人次,基层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置专题培训5期13人,基层应急办主任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3期11人,应急系统《周五大讲堂》视频讲座9期1600人次,应急干部网络学院学习7期1300人次,局机关法治理论学习与考试72人次。 (二)抓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教育。一是持续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防灾减灾日”活动,利用报刊电视发布信息1100余条,利用LED屏以及电视播放宣传标语近50000余次,张贴宣传海报4000余张,利用楼宇电视循环播出安全常识近6000余次,在重点路段和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现场发放宣传手册10000余册;二是以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动火作业风险我知道”、“安全承诺践诺”、“进门入户送安全”、企业负责人集中宣誓、事故案例复盘现场警示教育、企业“三项岗位”人员集中培训考试等活动;三是以“新重庆里看应急”典型实践案例集中宣传活动为平台,组织市级和区家主流媒体深入镇街现场采访、深度挖掘、集中报道了我区小微企业本质安全提升的经验措施,发出了应急管理的强大声音。 (三)抓应急装备物资管理与维护。动态更新救灾和救援物资台账2次,全年累计做好救灾物资出库2次2类1560件,开展救灾和救援物资库“日周月”检查96次,上报救灾物资检查周报48次和救灾物资储备及使用情况统计8次,全年维护保养救灾物资和救援装备24次72批次,确保关键时刻应急物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为抢险救援、灾后救助等提供坚实保障。 (四)抓事故统计分析和举报投诉受理。每月定期收集汇总全区安全生产事故情况,梳理出当月事故发生的行业领域,并针对性提出下步工作措施,及时呈报相关领导,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安全生产举报奖励的宣传,共发放海报5万余份,受理投诉电话70余起。 (五)抓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制定《荣昌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方案》,明确区、镇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模、储备种类、管理制度、调拨程序等,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应急物资多元储备渠道,与永立百货、重庆舒梦纺织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代储协议,不断提升救灾物资协同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救灾物资系统、防汛抗旱物资系统)的实时更新与维护;公示救灾和救援物资库存数据信息4次,打破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了上下共享互通。 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23年应急保障围绕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区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提高新时代应急保障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因灾群众物资受助及时。在冬春救助期间,通过会商研判及时申请调拨救灾物资,发放棉衣棉被救灾物资2次2类1560件,确保了救灾应急响应启动后,第一时间有充足的物资运抵事故地和灾区,实现了事故灾难快速救援,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未发生物资延发、漏发以及因储备不足不发的现象。 二是群众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通过新闻报道、制作专题片、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宣传“五进”、“新重庆里看应急”等活动全面普及安全知识。特别是持续推进岗位风险清单、职责清单、操作卡、应急处置卡制度,有针对性强化企业一线人员的安全教育,提升从业人员按章作业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全面提高风险辨识、隐患排查、事故处置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 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不足。两个物资库房属老旧门面改造,条件比较简陋,布局分散,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配套不齐,不利于日常管理。现有救灾物资很多是2019年民政移交物资,储存期限较长,属老旧产品,使用体验感差,部分早已达到报废年限。 2. 民众自救互救技能宣传不足。民众的安全意识薄弱,一些人常常身处危机之中却无知无畏,由于思想准备和知识技能不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会手足无措。加之,科普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普宣传形式的单一,虽开展了自救互救培训与应急避险演练,但民众接受感差,效果不理想。 (二) 下一步努力方向。 按照《全区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一是申报立项建设物资库。力争物资库建设纳入规划项目,新建区级应急保障基地,配套应急物资储备转运仓储基地,应急救援培训、实训、科普基地,大数据智能指挥中心,及其他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拟改扩建10个镇街应急物资库;二是深化民众自救互救技能宣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应急志愿者队伍的装备和人才优势,有计划地开展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的培训,把应急演练与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开展一些自救互救演练,变书本自救互救知识为实际自救互救能力。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官义春 联系电话:13883491629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19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