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64506786369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初、中级人才和技术工人,为经济建设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万福路6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夏忠严 | |||
开办资金 |
226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荣昌区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211.4 |
23544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27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履行公益职责的情况:学校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学校章程,严格按照规定开展业务工作,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上一年度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上一年度本单位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学校章程。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教学革新:精研课堂,提升教育质量。这一年,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质量行稳致远。学校主动对接重庆市“33618”和荣昌区“233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两个专业,减少部分专业招生量,修订2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对在建的3门市级精品课程、21门校级网络课程进行了完善,其中“物联网组网技术及应用”被评为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开发教材4门,即将出版3门。2024年高考升学率为84.88%,1830人被高校录取,700多名学生获得1+X证书。在2023—2024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师生获得国家级金奖1个,市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在刚刚结束的2024—2025年技能大赛部分赛项中,我校也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已获得市级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8项,其中3个项目进入2025年争夺赛。2024年10月,学校圆满承办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林牧渔赛道争夺赛(饲料营养与检测项目)”并荣获金奖,扩大了我校的影响,提升了我校综合实力。 (二)立德树人:安全护航,培育时代英才。这一年,学校安全工作基石牢固,立德树人落地生花。学校党委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在市委专项巡察组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机制,未发生意识形态负面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内外欣欣向荣。学校强化安全管理,创新“15301”安全教育机制,受到教委高度认可,并在全区中小学大面积普及;加强与政府、社区和家长的多方协同,成立了护校队,加强安全信息员、保安、宿管培训,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学校创新“三抓”德育工作体系、“四方协同”三全育人模式、“四课四化”大思政模式,落实“五育并举”要求。2024年,学校建设1个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2个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特色思政课程及资源3门,课程思政示范金课30堂,获市课程思政改革项目2个,形成德育典型案例2个。2024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体活动获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市级奖项21项。2024年,组织400余名学生为荣昌区多项体育赛事开展志愿服务,党员先锋队带领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获得社会高度评价。 (三)队伍赋能:专业成长,筑牢教育根基。这一年,学校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2024年,新的职称评审文件在我校落地,13名教师晋升高级,6名教师晋升中级。学校新引进教师5人,其中博士1名,标志着我校新进师资的学历门槛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力度不断加强,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培训2126人天,德育团队培训34次,结成教学帮扶师徒19对、班主任青蓝帮扶50余对。2024年,畜禽生产技术专业通过国家级创新团队最终验收,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通过重庆市教学创新团队中期验收;新挂牌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棠城工匠工作室等7个;立项区级以上教改课题、项目30项;新增“双师型”教师23名,“双千双师”教师8人,市、区级名师、巴渝特级技师及骨干教师13人,区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2人,教师受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市内外职业院校、国培基地开展讲座26人次,担任省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裁判50人次。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余,主动投身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各级各类比赛等需要更多艰苦付出的工作中,从上到下干劲十足,精神昂扬,学校发展充满希望。 (四)服务发展:社会培训,提升服务能力。这一年,学校辐射范围不断拓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学校向周边职业学校输出教师指导服务20人次,帮助开展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培训教师12人次,带领开发教材及资源1门,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5次,促进双方学校的协调发展。校企共建共享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三类平台8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共建实训基地16个,其中2024年新建1个,协同研发实用新型专利7项。2024年,向行业企业提供服务1376人次,向26家区内企业输送实习生近900名,毕业学生区内就业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学生毕业三年后返乡就业率近60%,区内基层畜牧兽医人员80%系我校毕业生。2024年,学校创新实施“3+6”培训模式,深入15个村(社区)开展“直播带货”“电子相册制作”“农村留守老人隔代教育”、优良家风传承、创新创业知识等12个专题培训,累计培训6500人次,培养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8人,在荣昌区乡村振兴事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四、事业单位举办企业以及对外投资情况: 本年度无举办企业情况和对外投资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根据2023年区委巡察反馈意见和学校工作实际,学校的中层干部年龄结构失衡,队伍建设活力不够。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经区委教育工委批准,我们酝酿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人岗适配”原则,综合学历、特长、能力、年龄等条件,全面考虑,力争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转型是必然之举。从2025年开始,我们要探索变革办学层次,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深度合作,探索“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即适当减少“3+2”,增加“五年一贯制、3+4”学制;专业设置依托区域经济优势,做到少而精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三)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加强和园区内企业合作,学校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都首先以区内企业为主,深入产教融合。聚焦学生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大思政”要求,切实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吴国毅 联系电话:15025534347 报送日期:2025年03月21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