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2024年度报告
日期:2025-06-30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6MB0856554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承接市级应用,建设区级特色应用,推动城市治理和运行领域迭代集成,支撑上传下达、监测预警、快速响应、评价问效,实现平时保障城市高效运行、紧急突发事件高效协同处置。

重庆市荣昌区迎宾大道26号6-3

法定代表人

张顺华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3.07

260.48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围绕宗旨与业务范围开展履职情况(一)强化感知预警,加快夯实平台基础支撑能力。一是加强数据归集。推动全区各类数字资源全量接入三级治理中心,编目数据3431类、归集数据3273类,承接市级回流数据135类。编目感知资源31万余条,接入35类感知设备、18.3万余个物联资源,初步建成区级感知汇聚系统(基础版),接入2657个风险点位,构建风险一张图,进一步提升治理中心感知预警能力。二是优化城市体征指标。全量承接68条跑道、278条子跑道,归集城市体征指标2682项。梳理出“濑溪河当月水质”“千年荣昌”“小院+”等特色子跑道27条、区级特色体征指标152项,设置PM₂.₅浓度、交通噪声等重点KPI指标216项,实现重点指标“一屏统览”。(二)做优决策处置,全面强化板块跑道建设能力。一是加快配置流程图。指导八大板块KPI、体征指标、智能预案、防灾风险点等全上跑道,形成带不走的能力。指导部门按照一件事思维,加快梳理高频多跨事件、科学绘制事件流程图,实现高频多跨业务事项数字化,累计梳理群众来访信访办理、涉电费乱收费举报等高频多跨事件263件,绘制处置流程图450张,配置智能预案156个。数字工作台累计办结事件16.9万余件,办结率99.11%。二是加快承接市级应用。聚焦城市运行和治理重点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一批应用在治理中心部署。八大板块累计贯通文明进步、根治欠薪、城市内涝治理、水旱灾害防御等市级应用54个、市级事件70余件,“消防车通行保畅(平时)”事件三级贯通相关做法获得央视国际频道专题报道。正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应用场景打造、“猪肉安全监管一件事2.0”应用全市共享。 (三)立足实战实效,持续提升指挥调度运行能力。一是全面整合人员力量。健全“区带镇街”工作体系,印发《“区带镇街”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带平台、带数据、带应用、带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促工作合力。初步拟定《区治理中心联勤联动工作方案》《区委、区政府值班室合署办公机制》等制度,推动“平时”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7*24小时常态化值班制度,“急时”实行重大突发事件提级指挥调度机制,确保“平时”高效运行、“急时”正常运行。持续完善值班值守、联勤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全面整合平台应用。协同区林业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局将“森林草原智慧防火综合管理平台”“运管服”“消防设施远程控制”3个存量应用接入治理中心数字工作台。其中,“森林草原智慧防火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多网融合、数据共享、事件互通等方式,实现火险因子管理,风险研判及预警预报制作、发布、响应,确保森林火险预警精细化。“消防设施远程控制”通过与重庆大恒智慧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现对全区50个物业小区消防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四)加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建设。2024年,持续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运维管理平台以及协同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监控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设备,及时发现网络安全问题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落实整改,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确保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稳定运行。我区电子政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五)加快推进视联网建设。2024年全区建成视联网点位62个,涵盖全区21个镇街以及35个部门分会场,区行政中心设置分会场6个,基本实现市级部门24小时调度。(六)加强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和维护。2024年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协同办公平台使用单位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全覆盖,协同办公平台PC端以及移动端与渝快政对接成功,不断提高协同办公平台的使用效率,提高我区公文流转效率。 (七)结合国家、市政务公开重点工作推进信息公开。2024年,区政府网站共公布各类信息11024条,其中概况类信息73条,政务动态信息1382条,信息公开目录9569条。 二、执行章程情况 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运行保障能力。一是建立组织建设机制。5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副处级事业单位——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由区政府办公室管理,推动实体化运行。11月8日,区数建办、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区治理中心实现合署办公。二是完善专班工作机制。成立区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由区委专职副书记作为召集人,区常务副区长担任副召集人,牵头我区治理中心专班各项工作,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担任专班办公室主任,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担任专班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专班办公室设在区治理中心。编制《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工作专班工作规则》《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工作专班办公室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专班的组织形式、职责任务、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2024年定期召开《网络安全培训会》《重庆市荣昌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了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工作,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 三、取得效益情况 动态监管全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结合监测平台和人工检查,对我区政府网页和政务新媒体发布内容进行动态检查,形成实时纠错机制,做到每日错情不过夜,信息更新不超期。2024年,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未发生一起因内容不当引发的舆情。 (十)持续加强网络值班值守。按照网络值班值守和日常读网制度,安排专人值守,并对值守情况做好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按程序处置并汇报,确保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安全运行。 四、举办企业以及投资情况 无。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高效闭环运行机制尚未健全。联勤联动、实战演练等机制尚未正式建立运行,应急、城管、消防、公安等部门系统尚未完全接入治理中心,数据分散、孤立,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通互联。二是感知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感知支撑薄弱,接入数量较少、智能化程度较低,水、电、气、讯、路、桥、管网、污水、垃圾、停车等一些重点领域的数据归集治理回流共享不畅。三是应用贯通实战效果不明显。已接入应用的使用频率、流转事件数量相对较低,多数应用未实现面上推广实战,面对群体性事件、生产事故、重大舆情等城市运行和治理事件快响处置尚未实现。四是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不足。部分单位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发布信息时,未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导致部分信息有错别字和泄露隐私的情况。五是电子政务外网终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电子政务外网终端管理的措施还不够完善。六是中心机房设施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提质扩面治理中心基本能力建设,对照《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本能力建设方案》,目标化、事项化、条目化、时限化形成区治理中心、八大板块各阶段实现基本能力的时间表、任务书,立足区情实际加快基本能力建设。 二是持续推动应用贯通。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快公安、消防、应急、环保、气象、水利等区级存量应用的接入。按照“应贯尽贯”原则,督促牵头部门及时贯通市级一本账应用。 三是加快推动治理中心实战实效。进一步推动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快熟悉数字化履职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目标体系和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等数字化履职闭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件流转处置机制,督促已贯通应用牵头部门依托三级治理中心按照有关规范有序开展各类事件流转处置,利用数字化赋能业务工作;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治理中心作为全区高效协同数字化履职载体职能,探索公安、应急、消防、城管等部门常驻,其他部门轮驻,实现各类值班、指挥、调度等中心一体重塑、深度融合,组织联勤联动,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不断增强统筹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监测。加强监测平台和人工读网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监测,发现问题立整立改。 五是加大政务公开考核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压实工作责任。 六是加强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利用已建设的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实时监测我区电子政务外网终端运行情况,将监测结果定期通报到各使用单位,及时修复安全漏洞,保障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及使用终端运行安全。 七是对中心机房设施设备升级维护。2025年,区治理中心将对行政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及互联网中心机房精密空调、UPS等设施设备进行升级维护,并定期对机房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机房各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障全区网络安全运行。 六、其他需报告的情况 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郭晓华  联系电话:15320522299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11日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