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文旅委函〔2022〕113号
陈先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01号)收悉。经与区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委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及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夯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2020年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作;通过校地合作,在安富街道通安村建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图书分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全区首家乡村民办图书馆——空书包儿童图书馆于2021年在河包镇正式开业。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美丽乡村文艺秀”每年开展送流动文化进村368场(其中演出184场)。通过竞演比选方式遴选出10余支优秀表演团队队伍参与政府购买演出及“结对子种文化”一对一帮扶工作,累计开展送演出进基层63场次。三是加大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做好乡村文物安全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严格履行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年均开展文物巡查1700余次,未发生违法拆除、迁移、损毁乡村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积极做好乡村文物预防性保护,包括为观间堂摩崖造像、远觉石庵堂石窟寺、刘家庙摩崖造像等乡村文物安装24小时监控,为清江屈义林故居、河包真原堂配备消防灭火器材等。四是保护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荣昌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非遗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给予传承人的支持措施,并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类展览展会;每年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培训30余次,深入宣传展示近年来我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五是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指导各镇街充分发挥利用文化资源和传统工艺优势,以“棠城大舞台”为载体,形成了龙集镇六合村返“葡”归真“萄”醉龙集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荣隆镇玉久村“红领巾·小海棠”红色研学文化活动、直升镇道观村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发展和壮大乡村特色文化产业。2021年,河包镇经堂村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清江镇河中村、安富街道通安村列入第三批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创建单位;创新开展政德研学活动,吸引四川省内江市、自贡、泸州22批近800人到荣昌开展干部政德研学活动,归类梳理喻茂坚纪念馆、吕玉久纪念馆等15个研学点;立足荣昌资源禀赋,以非遗文化和移民文化主题,差异化策划安陶小镇古镇游线路,夏布小镇研学游、万灵古镇乡村游三条线路,三条线路均入选《重庆市乡村旅游线路汇编》;此外,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万灵山公司开办《荣昌有耍事》栏目,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景点,2021年发布微信推文50期,累计点击量2359861万次。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委主要以以下四方面为抓手,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及文旅融合工作。一是深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线上线下展览,加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宣传报道。二是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统筹好乡村文物的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杜绝发生文物火灾和违法拆除、迁移、损毁乡村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促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并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管理。按照“集中、持续、有力度”的原则,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及传统风貌区申报及宣传。三是丰富乡村文化体育服务供给。继续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持续开展流动文化进村、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大力推动中国巴蜀非遗小镇、荣昌陶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万灵大荣寨、仁义瑶山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开展七夕河灯节、年猪节等乡村文化和旅游节会活动,引领更多游客到乡村旅游消费,繁荣乡村经济。
此复函已经邬德德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代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此函。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年6月27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