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第五届三次会议第100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2-26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荣昌府函〔2020104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关于市政协第五届三次会议第1003

提案的复函


李添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国家畜牧科学城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第1003号)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委、市科技局、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共同)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13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参加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荣昌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实施“五个提升”的要求、325日来荣视察提出的“补短板、做强项、提品质”要求。330日市长唐良智专门听取荣昌工作汇报提出“三个引领”要求。415日,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委会《决定》明确:支持荣昌加快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荣昌区委、区政府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

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融入成渝两地“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统一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城。

一、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重大布局为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提供了战略支撑党中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荣昌处于成渝地区“黄金结合点”,双城经济圈的腹心位置,隶属重庆主城都市区。区委、区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先后被国家批准荣昌国家农牧特色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些是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的重要战略支撑。成渝两地把“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建设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平台之一,这是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在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之间,布局国家畜牧科技城,纳入“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同步规划建设,彰显西部科学城农牧科技创新特色,有利于西部科学城在推动国家农牧业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畜牧科技城作为“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重要一园”,有利于集才引智,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农牧特色,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畜牧产业绿色经济先行区,带动成渝乃至西南地区畜牧全产业链协作共兴,引领西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挥重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

(二)实施“三件大事”为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提供了物质基础。荣昌先后获批国家农牧特色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建设国家货运机场,紧盯这“三件大事”,持续不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国家高新区量质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538家,新增市级创新平台8个,高新区研发投入占高新区GDP比重4%,工业总产值突破650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77.3%二是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市政府领导亲自担任组长,设立正处级事业单位,成立了混合所有制公司。国家生猪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第二届智博会展示。三是国家货运机场进展顺利。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把成渝地区列为要完善航空货运枢纽网络区域,要推进以货运为主的机场建设,荣昌面临建设国家货运机场千载难逢大好机遇。目前,荣昌国家货运机场写入市委五届八次全委会《决定》,列入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作为市级重大前期规划项目,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内容。与中国铁建签订建设合作协议,在荣设立首个独立法人央企公司推进国家货运机场建设。“三件大事”的顺利推进,赋予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国家畜牧科技城提供了创新活力荣昌先后获得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搭建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产销对接会等国际性畜牧科技交流平台,建有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市级平台93个,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牧硅谷星创天地等国家级孵化器,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0余项。依托这些平台具备的创新活力,将国家畜牧科技城打造成为西部科学城的重要孵化器,成为其技术输出、成果输出、产业输出之地,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畜牧高新特产业集群,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正视国家畜牧科技城面临的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高端人才留不住,尖端技术研究领域的人才更是稀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缺人才、缺技术,更缺乏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成果的长远眼光,导致创新能力较弱。二是创新投入不足。研发投入强度不够,2019R&D费用占GDP预计为2.0%。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少,习惯于“等、靠、要”政府的项目和扶持,不愿投入更多资金进行产品研发。三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市畜牧科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直接面对市场的较少,研究目标、方向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成果转化率低。各专业、各学科领域各自为政、自我封闭,优势无法互补,在畜禽品种、疾病、营养、环境、设备、加工等主要核心要素的研究分头发展,而不能有效融合、共同促进畜牧产业全面提升。

二、制定国家畜牧科技城发展规划

立足成渝城市群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重庆“一区两群”发展战略,对照荣昌国家农牧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前瞻性设计、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将国家畜牧科技城融入西部科学城的整体规划建设,形成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家畜牧科技城+成都科学城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明确目标定位。发挥国家畜牧科技城具有的独特优势,全面融入“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国家农牧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集聚高地。强力推进国家农牧高新区建设,加快建设以生猪期货交易和农牧数字经济为特点的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打造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国家畜牧科技城以荣昌为重点发展区域,依托国家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重牧硅谷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端研发创新平台,攻关一批畜牧科技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国家农牧高新区和双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牧高新企业示范园、农牧高新智慧小镇,构建产城深度融合的生态健康之城。依托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产销对接会等国际性交流平台,推动畜牧人才交流、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和经济合作。依托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加快发展农牧数字经济、农牧绿色经济和创新经济,把荣昌建设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三)辐射带动其他区域。依托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发挥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在各省市区网点的作用,全国重点省市区布局大数据分中心,整合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数据资源,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领全国生猪产业升级,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生猪期货交易平台,构建“农牧产业+平台+金融”新兴产业链,引领全国农牧产业协调发展。依托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采用协同创新模式,组建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有效集聚国内外高端畜牧创新资源,既为国家畜牧科技城提供基础性、前沿性的高端研究平台,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国家畜牧科技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的支撑体系

(一)强力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借力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级研发平台,整合重庆、成都科学城的创新人才和大科学装置等资源,共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基础性和应用型研究,提升国家畜牧科技城整体创新能力。二是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依托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按照“1+2+4”方式,国家畜牧科技城设置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布局两个重点畜牧科研实验室,依托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布局畜牧产业技术创新分中心,发挥科技顶尖人才和科学设施设备优势,开展协同创新。三是凝聚人才资源。以优厚的物质待遇、优质的生活环境、宽松的流动机制,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吸引高新产业和顶尖人才。利用大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重庆畜牧科学院的资源,新建重庆农牧科技学院,为国家畜牧科技城精准量化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达到职业教育链、人才资源链与畜牧产业链、科技创新链有效衔接。四是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依托国家生大数据中心,整合成渝地区高校、园区、企业等人才要素资源,建立畜牧才资源数据库,产业链条前中后端横向一体化与人才资源高中低端纵向一体化有机融合,满足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融入西部科学城协同创新。一是打造生命科学产业的实验动物供给基地。重庆、成都科学城选择生命科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生物制药和精准医疗实现突破。国家畜牧科技城利用人源化抗体猪、无菌猪、遗传性听力缺陷猪、无特定病原(SPF)猪、全人源抗体小鼠猪一鼠”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建设的国家实验动物中心这两个科学城创新药物研制提供国际领先的实验动物资源,共同推进生命科学产业研究纵深发展。二是打造高技术服务业畜牧检验检测集群。弥补重庆、成都科学城畜牧方面的检测认证空白,依托荣昌拥有市畜科院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以及一批专业农牧检验检测企业,丰富的检验检测资源,通过取得CMACNAS等资质认证,构建国际互认高水平的检验检测集群,打造“中国畜牧检测”品牌。三是打造大数据智能化畜牧产业。依托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人工智能、成都科学城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荣昌发展以农牧为特色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共同推进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生猪全产业链数据资源,用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农牧高新产业发展,形成智能数据兴畜牧,中国生猪看荣昌的效应

加快推进西南大学提质扩容。做大做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培养国家畜牧科技城所需的高端人才,提供科学研究平台。新提供地块给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用于提质扩容。让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把西南大学的畜牧、兽医、水产、大数据、商贸等学院集中于荣昌校区,建成本硕博类别齐备的大学。同时,建设国家实验动物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为成都科学城、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国家畜牧科技城提供平台支撑。

(四)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一是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思路,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线上线下交易。同时,统筹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数据资源库,打造生猪期货交易平台,构建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畜牧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咨询评估等行业相衔接的通道,实现科技与数据,数据与产业,产业与金融相融合。二是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园。围绕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园,实现交易成果就地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探索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准化道路,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流动三是打造动物科学实践基地。依托重庆市畜科院打造的九峰山科研转化示范基地,围绕牧草选育、蚕桑种植、中兽药评价、全人源化抗体药物研究、饲料发酵、猪营养与环境调控、种猪性能检测等7个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做好科研成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加快建设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国家动物实验中心,为国家畜牧科技城和西部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提供实验动物资源。推进温氏、天兆、琪金、日泉等大型养殖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重点做好荣昌猪品种选育与保护,创新动物养殖模式。

(五)建好用好国家级研发平台。一是联合共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利用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农牧高新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联合重庆、成都两个科学城,打造三个科学城协同创新共同体重点围绕大数据、生物检验检测、生命科学产业等重点领域,鼓励三个科学城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共同搭建技术转移合作平台,以及举办产学研成果对接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分享技术创新成果。二是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着眼于国家战略科技支撑的定位与使命,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牵引,结合重庆、成都科学城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畜牧科技城在用地、产业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聚焦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急迫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前沿领域,瞄准若干战略必争点,在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动物研究、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领域,共同承担新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争取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三合作建设基础应用研究。围绕畜牧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深化与重庆、成都科学城众多院校协同创新合作,以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共性问题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使命,推动协同创新、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集成应用,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

(六)打造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一是建设生猪种业高地。依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科研机构和温氏集团、日泉公司、天兆猪业、兴旺种猪场等龙头企业,加强荣昌猪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年出栏5万头优良种猪的国家级核心育种基地,形成辐射西南地区1000万头肉猪配套能力,建成国家级生猪种业产业化基地。二是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依托日泉公司、天兆猪业、温氏集团、琪金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改造力度,推行“核心猪场+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生猪标准化分段养殖方式,建设年出栏100万头优质肉猪标准化养殖场,打造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和小型产业化联合体三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依托重庆农神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在双河街道、吴家镇等地建设年处理50万吨畜禽粪污,生产40万吨生物有机肥的加工企业,力争到2023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成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典范。

(七)打造畜牧产品加工制造示范基地。一是畜禽饲料生产。依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铁骑力士实业集团、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发饲用抗菌肽、饲用酶制剂、饲用微生态制剂、饲用活性肽等新型安全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等产品50万吨。二是安全兽药生产。依托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方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泰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开发新型兽用疫苗、中兽药制剂、新型消减耐药制剂、新型消毒剂、检测试剂盒等兽医兽药拳头产品。三是畜牧养殖装备生产。依托大鸿农牧机械有限公司、牧尚科技有限公司、禾丰机械有限公司等,开发标准化饲养设备、机械化饲喂和清粪设备、精准化环境调控设备、智能化监测设备等产品。四是猪肉产品冷链加工及品牌生产。依托荣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琪金食品公司、椿林食品等一批食品生产企业,着力开展品牌荣昌猪产品开发;壮大优质生猪屠宰、分割、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着力培育“荣牧猪肉”“古昌土猪”等优质猪肉品牌,全力打造“香海棠”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金融扶持。加强与区域内金融机构合作,构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合作机制创新差异化抵质押方式,针对畜牧科技型企业,创新开展基于仓单、存货、动产、商标权、专利权、依法可转让股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二是硬件扶持积极规划包装重点农业项目,扶持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多元投入支持政策,加大债券资金对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投入,提高科技城基础设施水平。三是科技支持。加大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及龙头企业科研扶持力度,用好每年2200万元的农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专项,引导企业加大在动物育种、生物饲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推进畜牧科技创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快捷通道,支撑和引领示范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营销支持。继续办好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产销对接会等相关活动,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市场推介、产销对接和经济合作,不断提升国家畜牧科技城的影响力。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2020529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

—3 —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