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国家畜牧科技城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解读
日期:2024-02-07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国家畜牧科技城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解读

一、起草背景与过程

规划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是推动我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助力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畜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为放大我市畜牧人才资源和现代畜牧产业优势,做响全国畜牧看荣昌品牌,集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突破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落地落细畜牧科技城空间布局和支撑保障体系,荣昌区人民政府在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市级部门的指导下编制了《国家畜牧科技城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20218月启动以来,荣昌区、市畜牧科学院成立了工作专班,共同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先后学习了中国(绵阳)科技城、中国农科城(杨凌)的规划建设经验,研究了16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目标定位,对接了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明确了畜牧科技城的规划方向和空间布局要求。20224月、10月规划初步成果两次提请至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征求意见。20231月,规划阶段成果通过荣昌区规划委员会审议。202311月,规划送审成果通过了市推动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在市、区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规划研究,形成了规划成果,现印发实施。

二、规划框架

规划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技术思路进行编制。规划共七章,其中:

第一章规划概况,重点阐述了规划背景、依据、原则、范围和期限。

第二章使命与责任,分析了国家、市级层面关于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学习借鉴了中国(绵阳)科技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经验,解读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要求,提炼出国家畜牧科技城的三大使命与责任。

第三章基础与差距,通过客观数据分析,提炼出荣昌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的四个突出优势和四个主要问题。

第四章模式与策略,围绕发展目标、定位,规划提出了以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构建“总部+研究分中心+区域推广站+标准化基地的区域协同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具有荣昌地方特色和畜牧行业特色的指标体系,明确了国家畜牧科技城四个产业发展重点。

第五章全域畜牧空间总体布局,通过对荣昌全域畜牧产业布局现状的梳理,结合畜牧养殖、加工、创新空间的布局特征,构建了重点突出、全域覆盖的布局格局。

第六章集中发展区总体布局,充分分析集中发展区的山水资源产业基础、配套支撑等条件,明确集中发展区布局格局,综合考虑广大农业农村地区畜牧养殖承载力、交通条件、地形地貌、水环境特征等情况,明确各分片区提出规划指引。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从规划传导、政策建议及实施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按照具有产业支撑性、落地性、关键性的重大项目的原则,提炼出近期重点项目库作为近期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的主要抓手。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建设畜牧科技城的精神,围绕“立足成渝、引领全国、服务世界”的定位,努力将荣昌打造为国际知名的生猪产业创新策源地、国内领先的现代农牧产业集聚地和推动西部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地。

(二)产业发展重点。

一是做强畜禽种业,落实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突破畜禽种业“卡脖子”技术,建设国家区域性畜禽种业创新基地,全面开展生猪育种攻关,加快荣昌猪选育,推进生猪种业产业化。同时加强以四川白鹅、中华蜜蜂等为重点的畜禽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建设,因地制宜培育适应山地现代畜牧业的畜禽良种。二是做大畜牧加工业,以荣昌国家级高新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安全兽药、畜牧装备、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以乡镇工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饲料初加工以及畜产品初加工,构建畜牧全产业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三是做优绿色养殖业,加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改造力度,实施种养循环工程,推进现代智慧畜牧业发展,努力探索养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专业化”。四是做好畜牧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现有重要平台,抓好畜牧科技教育培训、农畜产品检验检测、农牧数字经济、金融服务、技术交易等现代服务业。

(三)空间布局规划。

1优先保障畜禽种业发展,构建“一园、十二基地”的空间格局。一是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管控要求,在荣昌南部布局国内最大的畜牧科技试验园九峰山试验园,面积约7平方公里。落地荣昌猪遗传育种与繁育、营养与饲料试验、疫病预防试验等核心功能,按照小集中、大分散的原则布局,建设用地约0.6平方公里。二是围绕荣昌白鹅、草食牲畜、蜜蜂、肉兔等地方畜禽特色资源,各布局2-3处种业基地,完善区域性畜禽基因库、国家生猪测定站(备份场)布局,每处占地约40-80亩,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

2重点保障畜牧制造空间,升级打造农牧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预留农畜食品加工园。一是优化提升荣昌高新区板桥园,加快实施低效与闲置建设用地清理,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头部企业工程,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绿色开敞空间短板,打造农牧特色产业高地的关键支撑,规划面积约19.3平方公里。二是扩容提质荣昌高新区广富园,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将广顺场镇纳入广富园统筹管辖,共享必要的配套设施。继续推进园区西扩,重点引入畜牧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材料等产业,持续壮大实体经济,规划面积约17.2平方公里。三是适度发展荣昌高新区荣隆园,受麻雀岩饮用水水源地影响,控制园区继续北扩,引导园区向生态型园区转变,重点布局农畜食品、畜禽屠宰等产业,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四是规划预留双河农畜产品加工园,按照产镇融合的思路,在紧邻双河场镇北侧区域布局加工园,为荣隆园空间不足预留发展弹性,面积约1平方公里。

3全面保障畜禽研发空间,开放式布局总部+研发分中心+区域示范站的格局。一是布局荣昌研发总部。规划在紧邻西南大学、市城市管理学院的荣昌城区南部,布局畜牧科技城研发总部,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划分科教、研发、中试、政务(预留)四大板块,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生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生猪绿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三大关键核心技术,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二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所等科研院所,面向华北、华南、华中和西北布局4个研究分中心;依托在四川、广东、广西、河南、湖南、江西等生猪优势产区的龙头企业建立6个示范站,形成现代养猪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攻坚体制。

4优化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加强区内布局调整与区域协同保供。一是基于荣昌全域畜牧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和荣昌城区的山水格局,规划提出荣昌南部镇街原则上禁止新增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空间向北部镇街有序调整。加快实施标准化养殖和种养循环工程,选址布局标准化养殖基地13处,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二是基于区域畜禽养殖现状,统筹发展地方优势畜禽产业,规划提出在我市乃至川渝地区(如丰都、大足、潼南、城口、内江等地)协同养殖荣昌猪,共建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应急物资(猪肉)储备中心。

5升级畜禽服务空间,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的数字化交易格局。一是提档升级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依托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整合汇聚生猪养殖、交易、加工、流通及饲料、兽药、机械等行业运行数据,开展生猪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以智能化引领提升整个生猪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二是系统提升畜产品交易市场,活化利用市场周边低效闲置用地,增设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完善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功能,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持续壮大品牌价值。

为突出“全域推进、核心带动”的思路,规划构建“1+4+N”的全域畜牧空间布局格局。“1”1个集中发展区,规划选取兼具门户区、城市边、产业园、山水间等特征的区域,形成国家畜牧科技城的核心展示地,涵盖荣昌国家级高新区板桥园、西南大学及其拓展区、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双河农畜产品加工园(规划预留)、九峰山试验园等重点功能区。“4”4个示范园,按照养殖空间重点向北部镇街投放,未来养殖要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依据微地形、水系、道路、规模养殖场等现状分布特征,统筹布局周家河、黄桷滩、桂花湾、三奇湖4个畜牧种养循环的示范园。示范园主要承担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种养循环示范、土地流转示范、生态修复示范等工作,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相互协同,搭建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N”指多个畜牧产业基地,包括古佛山、关门山、黄桷滩、三奇湖等农业农村地区的多个现代化的畜禽保种场、现代化养殖场等,包含荣昌猪、荣昌鹅、荣昌蜂等类型的保护场。

基于行政体制、部门管辖事权、现状布局特征等内容,构建“42”的集中发展区布局格局。包括两个以科创、试验为重点功能的园区,分别为红岩坪科创园、九峰山试验园;两个以制造、加工为重点功能的园区,分别为扩大版的荣昌国家高新区板桥园、双河农畜产品加工园(规划预留);两条串联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发展轴线,分别为迎宾大道发展轴、科创大道发展轴;两所科教院所,分别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四)配套体系规划。

1补齐对外大通道短板。为国家畜牧科技城对外交往、商贸流通提供重要支撑。为解决当前荣昌对外大通道预控不够、利用不足,与城镇、产业布局不协调的问题,规划提出争取尽早启动成渝铁路永川至荣昌至隆昌段的改造,并将成渝铁路荣昌城区段外迁。布局荣昌接入市郊铁路C8线支线,积极争取市郊铁路中心城区至永川段延伸至荣昌。提前研究渝自城际铁路、汉南大泸城际铁路等大通道接入荣昌,并分设客、货运站。加快推进永荣自高速、安荣合高速建设,构建与周边地区更加快速互联互通的大通道网络。

2优化干线公路、通村公路网络。构建与畜牧产业发展、城镇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公路网络。研究与畜禽运输相匹配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求,重点解决畜禽流通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规划提出连接标准化养殖场、种业基地的公路宽度不应低于8米、生猪养殖合作社内部的便道不应低于4米。

3构建调研、游览、研学路线。依托科教研发机构、博物馆、畜牧装备制造企业、大型养殖场等场所,打造两条畜牧文化特色的游览研学线路。一是精华线路,指沿迎宾大道-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红岩坪畜牧文化园-生猪大数据中心-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荣昌高新区板桥园,侧重展示畜牧文化、畜牧产业、畜牧科教。二是全域路线,沿迎宾大道-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荣昌高新区板桥园-九峰山试验园-渝州白鹅种业基地-盘龙国家区域性生猪种业创新基地-琪金荣昌猪远觉养殖场-观胜肉兔养殖基地-草饲地方遗传种业基地-中蜂良种场-畜牧科学院,强调展示全域畜禽种业示范、规模养殖示范、乡村振兴示范等内容。

4完善畜禽粪污治理体系。结合镇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尾水湿地建设,规划布局 5个畜牧粪污集中处理站、22个专用污水处理设施、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及防护林建设。

(五)近期重点项目策划。

规划策划生成20项(个)具有产业支撑性、落地性、关键性的重大项目,已协调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可作为近期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的重要抓手。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电子政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