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荣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0年)修订稿》的政策解读
一、背景及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相关要求,为加强荣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有序推动建筑垃圾规范管理工作,促进荣昌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在原《荣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5年)》基础上,修订形成《荣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历经前期研究、其它区县规划对比、现场调研、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环评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程序,确保《规划》的合规、合理性。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二章三十五条,主要阐明荣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目标、现状分析、处理方式、设施布局、保障措施等。《规划》第一、二章,简要描述《规划》编制的背景、依据、原则,提出逐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提升全区整体环境质量;第三、四章,分析了荣昌区建筑垃圾产生和处理现状,根据往年数据对荣昌未来建筑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第五章至第十章,对处置方案、建筑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处理设施布局、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综合考虑资源化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发展循环经济、防治建筑垃圾污染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导向,提高建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二)规划目标
在规划期内,制定明确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目标,逐步建立建筑垃圾从源头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强源头分类和减量,规范运输处置流程,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形成责任主体明确、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以逐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提升全区整体环境质量。
表1 荣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指标表
序号 |
内容 |
现状 (2023年) |
近期 (2027年) |
远期 (2030年) | |
1 |
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收集率 (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收集量占产生总量的比例。) |
35% |
60% |
70% | |
2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量,占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总量的比例。) |
50% |
55% |
65% | |
3 |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工程回填、资源化利用的量占建筑垃圾总量的比例。) |
83% |
85% |
87% | |
其中 |
工程渣土综合利用率 (资源化回收、工程回填等综合利用的量占工程渣土总产生量的比例。) |
80% |
82% |
83% |
备注:工程回填包含场地平整、土地生态整治以及绿化造景等,资源化利用包含资源化回收和再生利用等。
(三)处置方案
一是通过对不同类别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控制,经初步分类、简单处理的建筑垃圾进入专业化分类与收运环节;二是经源头减量后的建筑垃圾进入分类收集与运输环节,通过规范化的收集运输,运至相应处置设施进行分类处置;三是可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采取回收利用、直接利用、再生循环利用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四)处理设施布局
根据荣昌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明确的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结合区城市管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意见,拟规划布局2处土石堆填场,分别位于广顺街道办事处李家坪村、双河街道办事处梅石坝鱼苗产业社区(详见表2)
表2 荣昌区土石堆填场待选址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拟选址位置 |
占地面积(公顷) |
容量规模(万m3) |
备注 |
1 |
堆填场1号 |
广顺街道办事处李家坪村 |
1.61 |
15 |
|
2 |
堆填场2号 |
双河街道办事处梅石坝鱼苗产业社区 |
1.65 |
20 |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