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 > 部门街镇
【荣昌观察】“半吨米饭”暖的不只是胃
日期:2025-05-06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五一”期间,重庆荣昌政府机关食堂因“蒸半吨米饭”登上热搜,单日接待超5000人的火爆场面,让政府食堂从后勤保障部门变身现象级文旅IP。这场令人瞩目的“跨界破圈”,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把握,更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创新样本。

  政府机关的“对外开放”,本质上是公共资源与社会需求的一次高效对接。

  每逢节假日,热门景区“人满为患”成为常态,吃饭难、吃饭贵等痛点几乎无解。而荣昌打破常规思维,大胆开放机关食堂,不仅提供3—18元的平价小碗菜,更将本地特色美食荣昌卤鹅、黄凉粉等打包成“城市味道”。这种资源整合的智慧,是政府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象诠释,既为城市文旅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又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这场“对外开放”也是关于信任的双向奔赴,悄然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心理距离。

  政府机关打开大门,展现的是主动“被看见”的诚意——食堂主厨一天炒180多斤猪肉、机关领导帮忙洗碗、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却笑容满面的服务,都在消解着公众对“机关大院”的神秘感与疏离感。

  而游客大排长龙也不愿离去的热情,自发在社交媒体分享打卡攻略,“政府食堂变网红,美食亲民两不误”“这才是与人民群众接轨”“格局与智慧终于将烟火气息融入民生”等热评刷屏网络,则是对荣昌诚意的热烈回应。

  这种互动,构建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感契约:当政府不再“端坐高台”,民众自然给予更多信任与支持。

  从“半吨米饭”的火爆到政府食堂变身“城市会客厅”,荣昌实践启示我们:城市治理的智慧往往藏于细节之中,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有时比宏大的口号更能赢得民心。当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敢于“拆围墙”“降门槛”,善于将公共资源转化为服务优势,不仅能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更能积攒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无形资本。

  期待更多中国城市像荣昌一样,释放党政机关的满满真诚,用“微创新”实现“大作为”,让市民游客能用舌尖、用触感、用双眼去真切感受新时代的政府温暖。(蒋海粒)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