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清风拂过远觉镇狮子桥村高标准农田,300余亩莲花白连片铺展,油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排列齐整得如同精心编排的方阵。“看这长势,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种植户雷顺才蹲在田埂上,手指抚过饱满的菜心,眼角的笑意藏不住。眼前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是一片杂草没膝的闲置地。

这片土地的蜕变,离不开远觉镇纪委的精准监督。
这些年,狮子桥村300余亩土地因青壮年外出务工、种植效益低而闲置多年。如何盘活这些地,落实《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管护利用的通知》要求,成为该镇去年的重点工作。
可土地流转的消息刚传开,就遭遇了村民的“冷遇”。“把地流转出去,租金有保障吗?我们这些老人没了地,靠啥吃饭?”村民海友波的疑问,道出了不少留守村民的心声。
村民的顾虑就是监督的发力点。从去年5月起,该镇纪委督促镇村干部沉到一线,通过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为村民们讲政策、算收益,并承诺全程监督流转资金兑现,督促种植户优先聘用流转土地的村民。
承诺掷地有声,疑虑烟消云散。随后,20余户村民陆续签下流转协议。打消村民顾虑后,找个靠谱的种植主体成了关键。该镇纪委督促镇村干部走访周边多家种植大户,反复考察筛选,最终锁定了有10余年蔬菜种植经验的雷军。“不仅要看技术,更要看责任心,得愿意带着村民一起干。”该镇纪委负责人回忆,当初和雷军交谈时,就把“优先聘用本村流转土地村民”“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等要求作为硬要求。
8月30日,栽种工作顺利启动,流转土地的村民们纷纷主动参与进来,翻土、栽苗、浇水……田埂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嫩绿的菜苗在新翻的土壤里扎下根,也让村民们对丰收多了份实实在在的期待。正在地里除草的村民张桂芳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格外真切:“家里3亩地流转后,每年能拿1200元租金,平时除草、浇水,每月还能挣2000余元工资,而且不耽误照顾孙辈,比啥都强!”
为助力莲花白丰产,该镇纪委还监督镇政府相关部门、村“两委”为种植户提供土地平整、权属确认、手续代办等服务,并协调渝西奶牛专业合作社、琪泰佳牧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提供发酵粪污改良土壤,为莲花白高产筑牢基础。
“光是土壤改良就花了3个月,干部们每周都来查看进度,生怕我们偷工减料。”雷军笑着说,改良后的土壤肥力足,作物长得壮,村民管护也更有盼头。
“高标准农田‘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用好’才能真正成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成为村民的‘致富田’。”该镇纪委负责人走在田边,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土地流转进度、务工人员工资发放记录等信息。
这种“全程监督”,正是该镇纪委破解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难题的关键。
去年以来,该镇纪委将监督责任细化到“神经末梢”:紧盯镇农业服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核查任务分解是否到位;聚焦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督查技术指导、日常巡查是否落地;压实村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种植户履行管护和务工承诺……
“按现在的长势,12月初就可以采收,预计每亩产量2吨,亩产值6000元。”雷军算起丰收账,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田垄上,村民们扛着农具往家走,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一线监督,常态化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监督护航丰收,精准解决管护难题,紧盯收益兑现,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稳产高产的‘希望田’。”该负责人如是说道。(何文杰 刘世勇)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