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正式通过重庆市疾控中心专家组的三级甲等疾控机构初步评审。这一成果不仅是对该中心综合能力的权威认可,更标志着荣昌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筑牢人民健康防线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突发公卫事件应对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自2023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四院”同创“三甲”的目标以来,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便打响了一场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面推进的能力提升攻坚战。
这场创建攻坚战,首先体现在硬件设施的脱胎换骨和检测能力的大幅跃进上:近三年,区政府投入超2000万元购置164台件尖端仪器,使中心设备总量跃升至171类545台(件),关键设备配置远超“三甲”标准。硬实力的跃升直接转化为检验检测能力的扩容提质——检验检测项目由创建前的381项大幅增至如今的891项,增幅超130%,覆盖病原微生物识别、理化指标分析、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为应对复杂疾病防控形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技术支撑。
强化硬件的同时,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深谙科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三年来,该中心成功创建5个区级重点学科和5个区级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群;17项涵盖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预警、环境健康等关键领域的区级社会事业科技计划项目落地生根,实现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与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双重突破。同时,前瞻性布局“数字疾控”建设,累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升级迭代职业病体检系统、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评价系统等核心业务平台,高标准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有效打通了数据壁垒,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为流行病学调查、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等核心工作的协同高效开展构筑了强大的“数字底座”。
创建的最终落脚点是履职效能的全面提升。在监测预警方面,全区26家医疗机构全面接入“社会·渝悦·疫智防控”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抓取与智能分析,累计发布各类传染病及健康风险预警信息849条,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在应急处置方面,该中心组建20支覆盖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队伍,规范处置2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现了强大的实战能力。健康干预更显成效: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8.9岁提升至79.7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8.96%显著提升至35.63%,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创建过程中,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还涌现出一批特色发展亮点。作为全市首批传染病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区域,该中心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1+2+7+N”实施模式,为破解医防割裂难题提供了“荣昌经验”;创新组建的20支“职业健康管家”服务团队主动深入企业,提供精准化健康管理服务;与市畜科院、区内重点食品企业共建实验室和检测平台,实现资源互补;自主研发“传染病报告卡数据校验和疫情筛查工具”,极大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创建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打造技术精湛、响应迅速、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的现代化疾控机构,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实力,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吕华)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