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常住人口只有30万的重庆市荣昌区,住宿床位仅1万余张、餐饮企业就餐座位总数2万余个,“五一”假期却迎来前所未有的“游客流量”——5天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其中夏布小镇更是涌入游客近90万人次,一跃成为重庆的景点“顶流”。
面对远超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泼天流量”,荣昌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文旅答卷: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零重大投诉,更以暖心服务频登热搜。不少游客带着好奇走进荣昌,带着温暖、愉快的回忆返程,让这座刚刚“出圈”的城市进一步获得正向流量口碑。
“这场实战,检验了我们的城市治理体系。”5月9日,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表示,应对考验的“密码”在于“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的治理结构,“全面参与+柔性服务”的共治格局、“资源统筹+机制创新”的应急体系三重奏。
“数字治理不是机械的算法,而是有温度的服务”
早在4月,荣昌区委、区政府便提前对游客有可能在“五一”假期大量到来作出预判,并成立10个专班,涉及交通保障、市场保供、食品安全等与游客相关的多个方面。“五一”期间,除区级专班外,各部门、镇街干部也全员到岗,分专班开展各项工作,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工作网络系统,及时收集现场情况与游客呼声,并与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相互响应。
“五一”假期的指挥中心里,人流量、车流量等数据在大屏幕上实时跳动闪烁,重点区域的实时画面不断更新,其中部分画面来自4台在重点区域开展智慧低空巡飞的无人机。结合相关数据,指挥部可提前获得预警,并在3分钟内响应。
4月30日,相关社交平台上“荣昌”的搜索热度较一个月前暴涨400多倍。指挥中心通过数字生成分析,预判高速路荣昌下道口极易发生拥堵。听取了相关部门建议后,指挥中心梳理并优化路网资源,形成“单循环”疏导车流的决策。相关部门连夜赶制单循环指示路牌,组织交巡警、志愿者在路口引导分流,并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第二天,虽然高速路下道口车辆大幅增加,但通行井然有序。
“数字治理不是机械的算法,而是有温度的服务。”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舆情监测系统捕捉到游客“充电难”“露营难”等诉求后,立即着手改进:5月1日下午开始,在全民健身公园等3个公园开放场地,可搭建2000顶帐篷供游客露营,增加5名巡逻安保人员,安装直饮水设备、照明用的高杆灯等,并在2天内安装了5台共享沐浴机;在高铁站、车站、露营基地周边增设充电驿站;发布城区90家铺盖面经营门店,附上地址与联系电话。
整个“五一”假期,荣昌区全体干部坚守岗位,并依托数字重庆人工智能底座核心能力,让城市的应对更加从容:安全事故“零发生”,人流、物流、车流有序流动,餐饮、住宿、购物得到全面保障,也让游客感受到“有序”,从而奠定了城市“韧性”的基础。
“城市治理不是冰冷的管理,而是温暖的款待”
尽管“五一”假期已过,但游客关于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的“感受帖”仍在网络上不断涌现。单日接待超过1万人次、一天蒸半吨米饭、砍800只卤鹅等词条不断在网络上“刷屏”。
荣昌所有餐馆、小面馆等餐饮企业,就餐餐位加起来仅有2万多个。平均每天40多万人涌入荣昌后,2万多个餐位显然捉襟见肘,如何满足他们就餐?
荣昌决定挖掘政务资源:除开放政府机关食堂外,还腾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的8万余个停车位,方便游客停车;区政府、各镇街办公楼开放卫生间,并设立“游客专用通道”。
同时,城管秒变“服务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帮助忙不赢的餐馆扫地做清洁;干部到区政府机关食堂洗碗、端菜……
据统计,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等话题,登上热搜榜200多次。这种现象,引发了区委、区政府的思考,催生出一项新的治理机制——区政府机关食堂定时开放。此举不再局限于方便游客,而是将机关食堂变为政府服务群众的新载体,联系群众的新纽带。
此外,在一些车位不足的重点区域见缝插针划上停车位,方便平时市民停车;陆续在公园健身区域周围增设直饮水点,以方便游客和市民。
柔性治理带来的情感连接,让荣昌凭借“宠客三板斧”火爆出圈,正如一名网红博主的点评:“在这里,城市治理不是冰冷的管理,而是温暖的款待”。
“让‘全民志愿’成为城市治理的永续动力”
从荣昌返程前,陕西游客陈女士在退休教师林贤双家的窗台上留下了一封感谢信,感慨“荣昌人的热情有100℃”,以表达对以林老师为代表的荣昌人民的感激之情。
5月1日这天,陈女士带着家人到安陶小镇游玩,一时忘了时间。当想起要订酒店时,她在网上搜索了一圈,均被告知“客满”。天已黑尽,陈女士发现路边有一个种满花草的小院,颇有几分民宿的模样,便抬手敲门。
得知来意后,69岁的主人林贤双与家人热情地招呼远方的客人进屋休息,将外孙的卧室和备用房间腾出来,供陈女士一家免费使用,并安慰她:“当成自己家,安心住。”
“来了就是一家人”——在与荣昌“五一”旅游相关的视频、新闻下,还有不少像陈女士这样的游客留言,讲述了一个个被荣昌干部群众“宠爱”的瞬间和满满的感动。
通过拓展线上线下空间、完善群众动员方式、优化服务群众模式等举措,这个“五一”假期,荣昌最大限度调动起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活人民群众治理城市的力量和智慧,培育起“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构建人民协同治城的生动局面。
“五一”前,荣昌发布了《致全区市民朋友的倡议书》,并发动群众为荣昌“扎起”。为游客指路、讲解景点、协助维持秩序……一个个普通的荣昌人,主动当起了“东道主”“代言人”,志愿者队伍如滚雪球般壮大,志愿者人数超2万人。
志愿服务的温度在细节处流淌。在万灵古镇,志愿者随身携带的“服务包”里有针线、创可贴和本地小吃;在露营基地,退役军人服务队通宵值守;在网红打卡点,文艺志愿者即兴表演非遗节目……正如湖北游客罗雪娟感慨:“荣昌人的热情,是卤鹅之外更珍贵的城市名片。”
当荣昌火出圈后,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励更多荣昌人自发加入,与政府齐心协力,从一个个细微之处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这也成为荣昌此次经受“大考”而获良好口碑的一大要素。
后流量时代的治理启示也正在显现:“五一”假期结束后,区委、区政府在区政府机关食堂分批宴请志愿者、环卫工、绿化工,区领导与环卫工大姐挽着手拉家常,并表示“你们的付出,我们记得”,获得更多市民、网民的好感。
“我们要把平急两用的思维延续下去。”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临时”机制转化为“常态”服务,让“全民志愿”成为城市治理的永续动力。(张成杰 唐 瑶 李 靖 蒋海粒 蒋坤红 何文杰 廖国颖 张泽美 王新莲)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