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荣昌开幕。本届论坛以“绿色·智联·共赢:驱动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聚焦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合作共赢、数字化转型等课题,为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言献策。
副市长姜国杰,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致辞。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宣布开幕。区委书记万容致欢迎辞。区委副书记、区长廖传锦发布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阶段性成果。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建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阎汉平,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李小军,科技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徐轶,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副书记郭辉,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李春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成军,区政协主席赵天智等出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陈伟生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陈焕春、谯仕彦、张改平、印遇龙、李德发、侯水生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
姜国杰向论坛举办表示祝贺。姜国杰指出,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立足国际视野、响应国家战略,在荣昌连续举办十一届,成为汇聚智慧、共享成果、促进合作并引领畜牧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希望各方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贡献更多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重庆将加强政策共享,优化产业生态,搭建更多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重庆落地转化,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选择重庆、扎根重庆,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左玲玲说,全国畜牧业各级体系要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重点围绕“种业振兴、养殖增效、绿色低碳、疫病净化、智能智慧”五大方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主动担当作为,强化责任落实,继续发挥“桥梁”与“灯塔”作用,广泛结交海内外朋友,加强深入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共同推动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乔玉锋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将始终立足“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约束、以模式创新破解发展瓶颈,进一步激活产业活力。希望通过本届论坛,推动数字技术与养殖场景深度融合、生物技术与品种改良精准对接,让创新要素转化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实际动能。
万容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荣昌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万容说,荣昌将举全区之力推进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以重大平台和基础设施、科研和人才、全产业链和数字经济、政策要素和组织保障作为“四梁八柱”,重点建好畜牧科创中心、畜禽智能育种中心、智能养殖装备产业园等,打造畜牧种业核心区、智慧畜牧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区、畜牧产业集聚区、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将畜牧科技城打造为荣昌最有特色、最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荣昌动能。
开幕式现场还发布了《中国西南山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全》丛书、《促进中国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倡议书(2025)》,启动运营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
开幕式后,在中国畜牧业发展主旨报告会现场,于康震以《AI重塑畜牧业:从经验到精准》为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畜牧业的深度融合,系统阐述数字化转型为产业发展带来的全新可能。陈焕春以《当前我国猪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为题,结合最新流行态势,提出科学高效的防控方案。谯仕彦以《“十五五”畜牧业科技创新趋势研判》为题,前瞻“十五五”时期畜牧业科技创新方向,明确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与关键抓手。三场报告聚焦产业关键领域、紧扣发展实际需求,内容翔实、亮点纷呈,为我国畜牧业破解发展难题、激发转型活力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坚实保障。
国家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西南大学,市畜牧科学院,区级相关部门和镇街、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及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杨丽丹)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